广州市萝岗区云骏路17号自编五栋 gargantuanundefined

资讯中心

82年拉菲在中国火爆真相:是品质卓越还是忽悠中国人的大骗局?

2025-09-15

‍‌‌‌​‌​‍‌​​​‌‌​​‍‌​​​‌​‌​‍‌​​‌​​‌​‍‌​‌‌‌‌​​‍‌​‌​‌​‌​‍‌​​‌​‌​​‍‌​‌​‌​‌​‍‌‌​​‌​​‌‍‌​‌‌​‌​‌‍‌​​‌​‌​‌‍‌​‌​​‌‌​‍‌​‌‌‌​‌​‍‌​​‌​​‌‌‍‌‌​​‌​​​‍‌​‌​​‌‌​‍‌​‌​‌​‌​‍‌​​​‌​‌‌‍‌​​‌​​​‌‍‌​​​‌​‌年产量不过二三十万瓶的拉菲葡萄酒,当年怎么在中国年销量过百万瓶的?答:靠骗中国人。不是说中国人不骗中国人吗?

82年拉菲在中国火爆真相:是品质卓越还是忽悠中国人的大骗局?

说到葡萄酒,很多小伙伴应该都知道82年拉菲这个梗,但是大家知不知道82年的拉菲为什么能在中国火起来?

给大家5个选项:

A.82年的拉菲真的很好喝。B.周润发太帅。C.外国人太能忽悠。D.中国有钱人多且傻。E.以上全是。

大家可以把答案打在评论区。正确答案是什么?别着急,观察君给大家拆解。

1982年的夏天,盛产葡萄的美酒之乡法国波尔多,阳光灿烂,雨水极少。那一年,波尔多地区很多世界级的酒庄都收获颇丰,这其中也包括拉菲酒庄

酒的品质被人认可是好事,但是82年的拉菲能在中国这么火,还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80年代开始,82年的拉菲频繁现身香港电影。从赌神到古惑仔,从周润发到周星驰,“给我开一瓶82年的拉菲”频频出现,这玩意似乎成了有钱人的必备品,上流的代名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是外国货,就是中国人眼中物美质优的香饽饽,而那时候的香港在内地也是洋气的代名词。

从法国来的红酒,在当时最红的香港电影中频频出现,直接就叠了两层上流buff,拉菲一下子就成了中国红酒圈的明星产品。

当年的拉菲火到什么程度呢?拉菲的出厂价也就20欧左右一瓶,90年代之后,在中国一年一个价,巅峰时期有的地方一瓶甚至能超过20万

喝过82年拉菲的可以评论里讲一下味道。小编是没尝过的。那会有的老板都是把上万一瓶的拉菲掺着雪碧喝,不知道他们喝的拉菲是不是都是雪碧味。

为什么那么高级的干红葡萄酒要兑雪碧喝?别着急,下边会给大家讲到。

上万块一瓶的拉菲,我们普通老百姓显然是喝不起的。这个时候一些聪明的商人就嗅到了商机,市面上开始出现什么拉菲宝、拉菲花园、拉菲帝国、拉菲家族,几十个品牌的山寨拉菲。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山寨品牌,2011年的时候,中国十多家涉嫌仿冒拉菲葡萄酒的企业被查处,涉案金额就超过了百亿人民币

你就算按一瓶卖500块钱算,你算这100个亿是多少瓶正牌拉菲?眼看这么多山寨厂商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告都告不过来,干脆打不过就加入,出了一堆什么拉菲传奇、拉菲传说的拉菲贴牌酒。

在南美澳洲收购的酒厂生产出来的葡萄酒,都可以打上拉菲的标志,然后把这些酒拉到中国,正大光明加入“拉菲家族”。这一招叫我山寨我自己。

你看,拉菲酒厂和进口倒卖的中间商,都靠着拉菲自己的山寨酒大赚特赚,中国老百姓也花更少的钱喝到了拉菲,除了交了点智商税,这可真是个没人吃亏的完美循环。

当然,对于无良商人来说,做生意如果只骗穷人的钱,那格局就小了。

正牌大拉菲年产量也就那么二三十万瓶,每年到中国其实也就几万瓶,销量根本跟不上中国有钱人的需求,山寨酒也骗不到有钱人,怎么办?造假酒

前些年很多大的红酒经销商都是真假拉菲掺着一起卖,后来掺着卖也满足不了中国的有钱人,假拉菲酒生产就越来越专业化。

为了以假乱真,很多假酒的制造商是专门从拉菲酒庄所在的波尔多地区,进口感相似但是价格低廉的红酒,进行调味后,再贴上拉菲的牌子。

巅峰时期,一个拉菲的空瓶子在中国都能卖几千块钱,新闻上动不动就是查处了一个造假酒的小作坊,查出来几十万瓶拉菲,所以大家知道中国号称“每年超过百万瓶的拉菲”是怎么来的了吧。

除了假酒,山寨酒,拉菲酒庄自己也山寨自己,那个年代大家喝的已经不是拉菲了,全是洋面子和人情世故。

不过话说回来,拉菲的假酒和山寨酒在中国能卖这么好,除了很多人盲目追求洋品牌,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就是很多普通老百姓,包括有钱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葡萄酒,尤其是干红葡萄酒怎么算好喝。再一个就是,当年中国的酒商自己也不争气,作死给了进口酒可乘之机。

评价拉菲这样的干型红葡萄酒好不好喝,有多维的评判因素,比如说酒体形态、酒的香气、单宁酒的平衡性等等。

放到现在,一些偶尔喝红酒的人可能也说不上来,别说在二三十年前的餐桌上了,所以生活中大家能看到很多普通人对干红的评价就只有两个词:哇,好喝或者太涩了,不好喝。

但你也没办法怪中国的消费者不懂,因为中国人本身也不爱喝干涩的葡萄酒。

海外的葡萄酒很多时候是用来佐餐的,但是中餐口味酸甜苦辣咸都有,丰富程度远超欧洲的菜品,所以并没有那么需要葡萄酒来提升食物的口感或是调剂口中的味道。

葡萄酒当年在中国上国宴的时候,本身也是偏甜口味的,甜口也一直是过去几十年很多中国人对葡萄酒的认知。

《回味"红王朝加雪碧"的新创意》

当年某品牌就是因为推出干红后,老被投诉“酒为什么这么酸涩,是不是过期了变质了”,才想出了雪碧兑干红的营销喝法。

之后这酸甜口感的葡萄酒喝法就彻底引爆了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大街小巷都喜欢雪碧对着辛辛苦苦脱了糖的干红来喝。

那个时候的有钱人但凡知道怎么品干型的葡萄酒,也不会这么浪费钱了。就算是到现在,大家其实还是更喜欢甜味的葡萄酒。

2017年一份硕士研究论文研究了中国人对葡萄酒口味的偏好,接近80%的消费者都更喜欢甜型和半甜的葡萄酒,只有7%的消费者喜欢82年拉菲那样的干型葡萄酒。

当然了,进口葡萄酒能打也是因为它在欧洲历史悠久,在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上都比较领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其实也有上千年的葡萄酒酿造历史。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的张骞就带回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

唐代这时葡萄酒已经非常流行了,几千年的诗词文化里,我们也能读到很多关于葡萄酒的词句,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1892年,一位有魄力的实业家张弼士,斥资白银300万两,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决定酿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葡萄酒。

张裕三次从欧美引进了124个葡萄品种,开辟了1200亩葡萄园。时至今日,国内90%以上的葡萄品种都是由张裕最初引入的。

1931年,张裕以蛇龙珠葡萄作为主要酿酒原料,酿造出一种全新口味的葡萄酒。

张弼士

当时的总经理徐望之,从张弼士倡导的“携海纳百川”的经营理念得到灵感,将它命名为解百纳,并于1937年成功注册商标,成为中国第一个干红葡萄酒品牌。大家经常听到的解百纳也就是这么来的。

数据表明,张裕解百纳就是标准的干红,而且各项理化指标均不输法国波尔多、意大利脐阳地、德国摩泽尔等地区的进口葡萄酒。

解百纳干红叫板国际知名葡萄酒的序幕,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拉开了。

曾经世界葡萄酒的话语权被法国等欧美国家占有,但这些年来,以张裕解百纳为代表的中国葡萄酒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作为中国民族葡萄酒品牌的代表,张裕解百纳也频频亮相于各大高端宴会,不断在海外囊获各种奖项。

随着张裕这样优秀的领头羊品牌出现,中国国货整体崛起的趋势越发势不可挡,国产葡萄酒比进口葡萄酒差的印象也在一点点扭转。

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中国消费者,真正喜欢上我们自己生产的葡萄酒。

【本文来源@圈内师老师的视频内容】

#财经##葡萄酒##商业大事议##拉菲#